图片.png

王京宇Ph.D),1982年至2001年先后在原北京医科大学、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医学研究中心、日本国家研究院(大阪)从事分析化学及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2001年9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导),曾任中心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主任,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拥有多年从事一线科研工作和行政管理双重经验。主要学术兼职: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工程学科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稀土学会理化检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新药创新等国家级或省部级基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3项。主要研究方向:生命元素组学,医药卫生分析与健康及疾病研究。

图片.png

杭纬厦门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分析仪器的研究和发展,包括质谱仪器的研制、信号检测新技术的开发、离子源及其接口技术的研究、其他分析仪器与质谱分析法的联用新技术;分析仪器的应用,包括以质谱为核心的各种分析仪器在生物、医药、环境、材料、冶金、矿产、安检和商检等领域的应用。

先后主持美国能源部、国土安全部、疾病防治与预防中心资助课题、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基金课题、面上项目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等多个项目。在Sci Adv、Angew Chem、MS Review、MCP、Nano Res、AC、ACA、JPR、JAAS、SAB等期刊发表论文逾150篇。现任《Spectrochimica ACTA B》、《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等国际期刊编委,《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副主编,《质谱学报》、《分析试验室》、《岩矿测试》、《中国无机分析化学》等期刊编委。

图片.png

胡军凯  个人经历:

  1983.9至1987.7在中南大学工业分析专业学习

  1987.7分配至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至今,现任公司分析化学首席工程师、副总经理。

主要研究方向:有色金属矿石、产品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

社会兼职:湖北师范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无机分析化学》编委;全国有色标准化委员主审专家


图片.png

汪正博士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原子光谱/质谱基础和应用研究、新型仪器的研发和先进材料在分析化学和环境化学的应用研究。曾先后负责科技部国家仪器研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仪器研制项目、中科院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和上海科委基金等。目前担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谱仪器专业委员会委员、原子光谱专业委员会委员、离子色谱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检验检测设备分会应用原子光谱专业委员会的委员。《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和《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编委。在国内外学术刊物Anal. Chem., J. Anal. At. Spectrom.,Spectrochim. Acta Part B,Anal. Chim. Acta等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建立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5项,企业标准10余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获授权专利13项。2010和2018年两次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励( 排名均为第一)。


图片.png

胡兆初 1978.12), 教授。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Fellow)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等。长期从事激光微区原位元素和同位素分析、地质样品前处理以及大陆地壳化学成分方面研究。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论文51篇,和他人合作共计发表SCI论文210余篇。H-index因子为42。

图片.png

     刘丽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实验室副主任,主任技师;兼任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兼任第八届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地方病标准专委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水质检验学组委员,卫生部人才中心全国卫生人才评价领域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评审专家,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实验室装备与技术分会理事,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检验检测设备分会应用原子光谱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分析测试协会质谱分会常务理事,北京预防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北京预防医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质谱学报编委;国家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员,CNAS实验室认可评审员。

主持和参加包括卫健委、市科委、北京市卫健委及国际合作等多项科研项目;主持及及参加多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及卫健委行业标准方法研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40多篇。参加多起涉及食品安全、饮水安全等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图片.png

周阳,博士,高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7年8月毕业于美国Kent State University并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师从Nicola E. Brasch 教授和 Paul Sampson教授。从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美国University of Michigan师从Mark E. Meyerhoff院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博士和博士后期间参与项目研究经费共达367万美金。2019年10月以其他类高层次人才引入到海南大学参加工作。迄今为止,在相关领域总共发表科学论文二十余篇。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为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材料化学,光化学,药物释放,生物医学材料和器件的开发与应用。

图片.png

毛雪飞男,1983年生,安徽宿州人,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就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筹建])。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检验检测设备分会第一届原子光谱应用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创新团队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科研英才培育工程”所级入选者。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技术与风险评估研究,侧重于重金属及形态快速检测的气相富集技术、电热蒸发技术、介质阻挡放电技术以及光谱仪器小型化领域。《Analytical Chemistry》、《Analytica Chimica Acta》、《Plant method》、《农业机械学报》、《分析测试学报》、《中国食物与营养》、《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渔业科学进展》期刊审稿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固体进样检测食品痕量重金属的多孔碳材料近炬蒸发-ICP技术与机理研究,2013-201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新型原子荧光光谱仪在农业领域重点高风险样品中重金属检测的应用示范,2016-2021)、子课题1项(基于电热蒸发原子阱的土壤重金属非消解检测技术装备研发与标准研制,2017-2020),农业行业标准制定项目3项(制定《肥料中汞的测定 催化热解—金汞齐法》、制定《土壤重金属快速检测仪器评价技术规范》、制定《农田土壤中汞的测定 催化热解-原子荧光光谱法》,2018),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3项(土壤重金属分析基体干扰机制及现场快速定量研究,2018-2019;用于重金属快速检测的介质阻挡放电预富集发射光谱技术研究,2017;介质阻挡放电气相富集机理与应用技术研究,2018),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重大仪器设备开发、行业科技、国家农产品风险评估等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

SCI收录论文24篇(Analytical Chemistry 3篇),累计IF=84.085,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16篇(IF>3的13篇);EI收录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19篇,其中一作/通讯11篇。第一发明人获国家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第一/二完成人发布农业行业标准8项,参与起草发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20项。主编著作1部(《新型原子阱光谱分析技术与食品安全应用》)

 

图片.png

巢静波,博士,副研究员

2002年进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所工作,主要从事环境、生物等基体样品中元素及形态、纳米材料等新型污染物计量技术研究和标准物质研制。多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质检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专项、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质量基础专项等科研项目19项。

以第一完成人研制甲基汞、有机锡等形态分析溶液标准物质和牡蛎、木耳、茶叶、沉积物、焊锡等元素及形态基体标准物质22种,作为主要参加人研制塑料等基体标准物质31种,具有丰富的标准物质研制经验。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4篇(8篇影响因子大于5.0)。

参与完成的相关成果获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三等奖、计量测试协会二等奖、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图片.png

邹海民,主管技师,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检验科,一直从事卫生理化检验工作。2017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与检疫系读博,研究方向----食用菌中砷、汞形态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目前是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四川)后备队员、成都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人员、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队队员、成都预防医学会第六届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秘书。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 3篇、Medline论文2篇、中文核心1篇。目前主持一项国家标准方法研制:《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砷形态分析(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


图片.png

李玉锋,博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利用同步辐射技术等手段开展重金属及纳米材料的环境健康效应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编著《金属组学》和《汞的环境生物无机化学》,

参编专著9部,授权专利2项,参与制定ISO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各1 项。中组部第十批博士服务团成员、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获得者、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首批会员、中科院北京分院首批启明星

优秀青年人才获得者、首届金属组学国际会议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美国环保署 USEPA)高级青年访问学者。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微量元素分会理事、中国环境学会重金属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

会纳米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原子光谱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 项目评估专家、 挪威国际开发合作署(NORAD) 项目评估专家。曾任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副院长、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科研。

图片.png

      郭伟,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教育与工作简历:

2003、07、11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获应用化学学士、分析化学硕士和地球化学博士学位;

2016.04-2017.04年,美国Texas Tech University,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2007-2010年,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实验室;

2011-2013年,PerkinElmer仪器公司,技术支持、实验室经理;

2014年-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术成果:

从事分析化学、分析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等研究。近期研究兴趣:地质环境样品中疑难元素和同位素分析、微体古化石微区元素/同位素整体和微区LA-ICP-MS分析、地热地下水中砷硼等物质来源与循环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子课题、中国博士后基金等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等项目。在Anal.Chem.、J.Anal.At.Spectrom.、J.Agri.Food Chem.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研究生招生专业:地球化学、化学。

社会兼职:

2017.05-至今,国际期刊Atomic Spectroscopy技术编辑

 
图片.png

      韦超2004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获得硕士学位。 2004年7月至今,在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所工作,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元素检测及形态分析方面的技术开发和标准物质研 究,参加相关的国际比对与国际合作。近年来在科研工作中,研发了砷、硒等元素形态溶液标准物质和鱼肉中甲基汞、冻干人尿中砷形态等基体标准物质, 开发了硒、汞、锡等元素的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联用等元素形态分析方法,组织和参加国际计量局鱼肉中汞形态, 酵母片、小麦粉和血清中硒形态,溶液及鱼肉中砷形态等多项国际比对,并与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日本国家计量院和英国政府化学家实验室等多个国家 计量院积极开展元素形态分析方面的国际合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与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多项。

图片.png

金伟,男,博士、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吉林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

现任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检测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首批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人选。

长期从事科学仪器的研发工作,内容涉及原子光谱、成像光谱以及生物传感器等。作为仪器技术开发负责人主持完成了国家创新方法专项“近红外多维多目标成像方法技术研究及应用”、以及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社会发展项目“血栓弹力图仪”的开发并实现了产业化。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千瓦级微波等离子体炬光谱仪MPT的应用”( 2013YQ470781 )的“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任务,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宽谱段高分辨光栅单色器的开发和应用”(2018YFF01011100)课题任务,并主持推进MPT光谱仪的产业化。

研究领域主要关注于(1)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MPT)的原理和仪器。(2)生物传感器,侧重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PCR)的微流控芯片设计及仪器。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在国际刊物(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等)发表SCI论文18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

 

图片.png

张辉健1991年-1995北京科技大学

1995年-1997年北京汽车工业公司      工程师

1998年-2011年    TJA  saleicpoes and icpms

2011年-至今       天空科技/TMS gdms and hricpms

图片.png

王萌,理学博士,副研究员。2000年7月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分析测试所工作。2008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进入高能所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出站留所工作,2010年12月被评为副研究员。现在主要从事微量元素的化学形态、生物效应及相关核分析方法学的研究。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008年)、《分析化学》优秀论文奖(2008年)、欧盟Marie Curie Fellowship(2011年)等奖励。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等科研项目。已发表SCI论文48篇,H-index为19。

图片.png

高英,教授,博士生导师,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员。主要从事光谱/质谱/同位素比值分析等新方法研究,发现了一系列元素新型光化学反应,构建了一系列元素及其形态高灵敏的准确分析新方法,所开展的研究为了解元素在自然界迁移、转化规律,正确评价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危害具有重要的作用。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一等资助/特别资助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2016年获四川省杰出青年培育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Analytical Chemistry, Analytical Chimica Acta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文章被SCI正面引用700余次,单篇引用最高160余次;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曾受邀担任玛丽•居里特别基金项目评审人;现为四川省光谱专委会委员,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青年编委,Analytical Chemistry, Analyst等SCI 刊物审稿人

图片.png

冯先进,研究员,现任国家重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研发部副主任、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副主任。主要从事原子光谱和ICP质谱的应用研究及仪器研发工作。共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级、部级、市级和院级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2项,作为骨干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获各类成果奖10余项,其中获省部级(协会)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在国内外刊物及国际国内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出版著作9部;参与起草国际标准2项,主起草或参与起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60余项。

    兼任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光谱分会副理事长;稀土新材料测试评价行业中心专家中国质谱学会理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质谱评议专业组专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光谱仪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关键部件专业委员会理事。SAC/TC481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标准样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色金属标准样品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冶金分析编委;ISO/TC183 WG25国际标准研究项目负责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评审专家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

图片.png

      吴晶Ph.D)1996至2015年先后在沈阳药科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大学从事药物制剂、药物分析、生命元素组学及神经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2015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任助理研究员,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1项。

图片.png

刘睿博士为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特聘专家、四川省 “千人计划”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近年来主要从事基于原子光谱/质谱的环境检测、生物检测、食品检测相关方法的教学科研工作。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Analytical Chemistry、Mass Spectrometry Reviews等杂志发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30余篇。所发表论文SCI 引用1000余次,H-index为20。获2017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CAIA奖,第二完成人);获2010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CAIA奖,第七完成人);获2017年成都市自然科学奖 (第二完成人)。


 









扫一扫

手机查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