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png

黄永民

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曾艳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研究与发展处处长

 朱永法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

 李崧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图片.png

周小元

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近五年在Energy Environ. Sci., Mater. Today,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目前担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热电材料及应用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分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协会仪表功能材料分会第七届理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理事及青年部部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西南地区工作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功能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重庆大学青年教师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Rare Earth杂志编委,Chin. Phys. B客座编委,Energy Environ. Sci.、Adv. Mater.、Adv.Energy Mater.、Chem. Mater. 等SCI 国际期刊审稿人。近年来,主要从事半导体热电材料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包括面上基金2项、青年基金1项及主任基金1项。发表SCI 学术论文100 余篇,SCI总他引4510次,H指数为34。已申请国家专利9 项,获授权4 项。应邀在Mater. Today撰写综述 “Routes for High Performance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受邀在美国材料大会(MRS)、欧洲材料大会(EMRS)、国际热电大会(ICT)、中国物理年会及中国材料大会等重要学术会议上做大会及分会特邀报告。荣获2018年度国际热电学会杰出青年科学奖(该奖面向青年学者,每年全球获奖人数仅1人),2018年度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2018年度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018年度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分会特种陶瓷优秀青年奖,2017年入选第三批重庆市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荣获2016年度中国科技新锐人物特别贡献奖。

图片.png

丁茯

博士,教授。沈阳化工大学校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工业催化学科带头人,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客座教授,CMA国家评审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全国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副秘书长;辽宁省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辽宁省高校分析测试共享平台主任委员;辽宁省化工学会测试科学与仪器专委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化工学会太阳能光催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科技部评审专家,比利时科技部项目评审专家,全国科技成果评价服务平台专家;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多个国际期刊特约审稿人。沈阳市科技局科技顾问。2004年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硕士;2009年毕业于比利时根特大学,博士。一直从事金属有机催化、MOF合成与应用、过渡金属纳米材料光催化及石油化工催化剂应用与开发研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迄今为止,在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70多篇,作为主持人,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等基金16项,横向课题7项。申请/授权专利8项。




图片.png

姜劲锋

珀金埃尔默无机产品线高级应用工程师,长期从事AA,ICP,ICPMS产品技术支持,客户培训,应用方法开发等工作。

图片1.jpg

许燕滨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千百十培养对象,广东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全国高校分析测试研究会理事,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生态专委会委员。负责广东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建设与运行,从事环境持久性污染物和新型污染物的环境毒理特性研究、生物强化治理技术应用基础与相关机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子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广东省重大应用型专项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和广州市环保局专项各1项,合作主持广东省重大应用型专项、广东省科技厅重大项目和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总计20项国家省市各级纵向项目;主持10余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项专利成果转让项目,参加国家级、省市级项目20余项。同时,还担任Water Research、Total Science of Environment、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Biodegradation等近二十个国际刊物的审稿人,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件,转让发明专利1件。


图片.png

周文

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高级工程师,于2006年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于2011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从2015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致力于蛋白质组学的质谱方法学发展和应用,在蛋白质组学和糖基化的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过去五年间在Nat. Chem. Biol., 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ACS Chem. Biol.等期刊发表文章7篇。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作为学术骨干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北京大学医学青年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基金项目1项。

图片.png

刘洪涛

女,博士,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中国分析测试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青年部常务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比实验室(重金属)学术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分析化学研究工作,在仪器联用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先后于中山大学、德国光谱化学与应用光谱学研究所、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学习和工作。相关研究包括:激光光谱与激光烧蚀联用技术研发、毛细管电泳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发射光谱及毛细管电泳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质谱联用技术研究、汞污染物的环境风险评价、重金属超富集植物污染修复的机理研究、环境分析、食品安全、司法鉴定等领域研究;目前在中山大学测试中心任职,无机与元素分析平台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1项,参与多个项目,发表多篇SCI论文,单篇最高引用85次。


图片.png

 张斌

博士,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助理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师从韩晓东教授。2017年入职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要负责中心的显微室搭建与透射电镜及相关设备的运行、管理工作。目前,从事先进功能材料(相变存储材料、热电材料)的显微结构与性能机理关系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重庆市教委项目1项;已发表一作及通讯SCI论文10余篇;其他合作SCI论文50余篇,含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Materials Today、Advanced materials等顶级刊物;申请发明专利4项,授权1项。

图片.png

李宇翔

赛默飞色谱质谱业务高校科研市场经理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曾先后在梅特勒托利多和丹纳赫公司供职,拥有8年仪器分析行业经验,加入赛默飞主要负责色谱和质谱类仪器产品和解决方案在科研市场的推广和新业务机会发掘,在创新技术助力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国重实验室等平台成功应用方面有独到见解。

图片.png

范燕

工作于华南理工大学医疗器械研究检验中心,自2013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电子能谱相关表面分析工作,包括XPS应用开发、培训班、网络讲堂等,拥有较为丰富的电子能谱系统操作和数据处理经验。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碳材料、催化剂、聚合物、功能薄膜材料的测试分析研究。

图片.png

陈瀚蛟

博士,副研究员,于2017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从事科研和测试工作。近年来工作主要以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ESR)的应用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包括稳定自由基(双基及多基)、半导体光催化剂、MOFs材料、磁性材料、胡萝卜素、高分子材料等不同体系进行表征以及机理(电子自旋量子动力学、热力学等)研究,相关工作发表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Chemistry of Materials、Science Advances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3篇,并合著EPR专业书籍一章。


图片.png

刘晓云

东华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博士,副研究员,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2013年博士毕业于东华大学,2015-2016年在美国Clarkson University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智能高分子材料,拉曼光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的制备及其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2项,横向课题10余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等多项。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RSC Advances,Polymer International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图片7.jpg

张艳艳

博士,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目前在扬州大学测试中心工作,扬州大学司法鉴定所司法鉴定人。主要从事药物分析鉴定、中药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分析鉴定、药物代谢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毒物筛查检测、食品/保健品与化妆品的非法添加、药物分子的设计与合成、合成产物/反应产率及中间体的分析确认领域的研究工作,在有机物分析检测、结构鉴定、分子对接、构效关系和谱效关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负责的设备有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及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淌度-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已发表SCI、EI论文及核心期刊7篇,仪器分析相关会议论文4篇,已授权发明专利3项。参与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水稻二化螟小分子量热激蛋白功能分析》,目前与相关课题组合作基于靶向代谢组学的天然植物成分分布规律及亲缘关系的研究。2018年被评选为江苏省优秀司法鉴定人;2019年鉴定案例“凉皮汤料中是否含有罂粟成分的鉴定”评选为江苏省优秀司法鉴定案件;2020年与相关课题组合作在国际权威化学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IF=12.3)发表论文。


图片.png

吴婷

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技术负责人。博士毕业于法国卡尚高等师范学校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双博士学位)。主要负责高分辨液质联用仪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质谱的分析测试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上海市科委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参与上海市科技项目、质检总局科研项目等研究项目多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申请专利4项,授权3项,参与编写著作《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研究成果获201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2018年上海浦东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图片2.jpg

 

杨海军

博士,高工,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波谱分会理事长。1994年至2011年先后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和化学系分获工学学士、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2003年8月开始在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工作,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学。2003年起,负责清华大学核磁和顺磁共振波谱的测试服务和相关研究工作。在做好校内外测试服务的同时,长期致力于开发顺磁共振新技术和展开其在探究有机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并在国产磁共振仪器应用推广方面展开工作。以磁共振波谱为主要研究手段,在研究过渡金属催化、有机催化和光催化有的机反应机理之间的内在关系方面,和提高冰碛物ESR测年的可靠性、规范性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论文发表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Ed. 等杂志上。2007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实验技术人员奖”,2009年起一直聘任 “清华大学大型分析仪器关键岗”,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多次获得“清华大学实验室创新基金”资助,2019年获得全国电子顺磁波谱会“徐元植顺磁共振波谱学奖”优秀青年奖、“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等。主持并参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1部,已经授权专利9项。论文它引2000余次,H Index为28。

 

图片.png

朱娜

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助理,业务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员。自2000年加入分析测试中心,曾经从事光谱色谱质谱分析,现从事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工作。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教育行业标准、仪器分析实验教材。

图片.png

孟令杰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实验中心副主任、校分析测试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纳米生物材料,先后主持四项国家自然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西安交通大学交叉重点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基础研发重大专项、国家863项目和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各一项。在“Angew Chem Int Ed”、“ Adv Funct Mater”、“Biomaterials”、“ACS Nano”、 ”Chemistry-Eur. J”、”Chem Comm”、“J Mater Chem”等高影响SCI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被国际同行他引2000余次。申请国家专利12项,已授权6项。目前任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青年部常务理事、中国高分子复合材料学会理事、CSTM/FC59电池及其相关材料领域委员会理事、陕西省体外循环专业委员会理事,西安市纳米学会常务理事,也是多个著名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和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大研发专项评审专家。


图片.png

李广宁

SCIEX 应用支持专家

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超过十年的液质联用应用经验,在包括食品环境,法医毒理,药物代谢等领域有丰富应用经验。作为SCIEX应用支持专家,熟悉ESI-TOF,ESI-QQQ,ESI-Qtrap等仪器类型,对行业应用有很深的认识和见解。


图片3.jpg

舒婕

苏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核磁中心主任,副教授,博士。

主要负责苏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核磁中心的平台运行、科研服务与实验室管理等工作。科研方面,主要研究领域为固体核磁共振新方法的研发及高分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功能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设计提出了DP-Torchia、rQCPzRC、dQCPzRC、MLGCP等多种普适性高、操作快捷的固体核磁共振新方法,用于定量研究材料体系的分子结构、相成分、共混组分或局部运动性等信息。此外,在共轭高分子以及相关体系的研究中,通过与红外光谱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套系统表征分子聚集态结构、主链\支链局部运动性以及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方案,可用于导电高分子材料、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材料的机理研究。相关科研工作发表在JACS、macromolecules、polymer testing等期刊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已授权国家专利三项。

 

图片4.jpg

夏炎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南开大学中心实验室主任,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员,高校测试中心研究会理事。从事样品预处理、色谱质谱分析方向研究和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工作。在 Analytica Chimica Acta、 Microchimica Acta、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定量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实验教材,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天津市自然基金及企业横向课题多项。

 

图片.png

徐强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现代分析化学技术研究工作,以及相关的实验室建设和仪器分析教学工作。在原子光谱分析工作中有丰富的样品前处理经验,对中药材、海洋沉积物、大气污染物、催化剂等样品进行了大量的样品前处理研究工作。建立SP-ICP-MS检测海水中纳米颗粒的方法并对渤海湾进行持续监测。发表与分析测试工作相关的研究论文和专利30余篇。


图片.png


王玲

工程师,(材料学专业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自2007年留校以来一直在华中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从事热分析仪器的测试工作,具备丰富的仪器管理与维护经验,多次获得学校大型设备管理(效益)考核优秀奖,并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多次参加高校实验室比对和认监委组织的能力验证,并获得满意结果。2017年我中心组织并承担的高校实验室间比对项目“非晶合金晶化温度的测定”顺利完成并获得专家好评。

图片.png


丁延伟

博士,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实验中心副主任。自2002年开始从事热分析与吸附技术的分析测试、实验方法研究等工作,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分析测试研究会青年部秘书长。曾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二等奖,主持修订教育行业标准《热分析方法通则》(JY/T 0589.1~4-2019),以主要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编著《热分析基础》(2020年3月,512千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热分析实验方案设计与曲线解析概论》(2020年7月,400千字,化学工业出版社)。

 

图片5.jpg


徐昕荣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科学基地(/华南理工大学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院);副主任(/副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医疗器械研究检验中心 副主任;大学城检验检测公共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为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检验与评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外科植入物和矫形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骨科植入物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口腔材料和器械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先进制造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3D打印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国家级评审员、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高新分析仪器工作组”副秘书长。

 

图片.png

 吴鹏

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四川省杰青项目获得者。主要从事光谱分析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分析测试工作,已在Angew. Chem. Int. Ed.、Nano Lett.、Chem. Sci.、Anal. Chem.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H-index 34)。自2006年6月起在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工作,历任助教、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在此期间,于2008.7-2011.6在南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实验室地点为南开大学中心实验室),并于2013年3月-2016年11月在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英文版)青年执行编委和《中国测试》编委、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以及四川省分析测试学会光谱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入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8)。主持修订教育部行业标准《荧光光谱分析方法通则》(JY/T 0571-2019)。


图片8.jpg

高飞

男,现代分析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期间(2007-2008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建设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计划”的资助,赴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化学技术研究所 (UPV-ITQ) 交流学习一年,师从Prof. Avelino Corma。回国后工作于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电子能谱室,现为“江苏省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员,“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青年部委员,“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表面化学分析分技术委员会”委员,《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会委员。先后主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2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工业部分)项目2项。本人以催化消除机动车排放的大气分子污染物(NO、CO)为目的,围绕影响污染物分子吸附、反应转化、脱附的重要因素: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和酸碱性能,从金属氧化物晶面和组成调控入手开展了系统的研究。荣获2018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三完成人),已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ACS Catalysis, ChemSusChem,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文章46篇,他引2700多次),H因子42,申请PCT专利3项,申请国内发明专利20多项,授权12项。

 

图片.png

 周晓东

武汉大学测试中心副主任,高级实验师。研究领域为激光检测方法和生物化学传感器的开发与应用。三次赴德国不来梅Jacobs大学开展国际合作研究;2016年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访问学者。曾经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多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研究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子项等科研项目,在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Nanoscale等发表SCI论文50多篇。指导的学生论文获得2017年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目前主要工作为向测试中心扫描电镜的仪器管理和测试服务,负责测试中心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工作。


图片9.jpg

张玲帆

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质量负责人,国家认监委CMA认证国家级评审员,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检验检测设备分会原子光谱应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2008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分析测试中心工作,主要负责ICP-OES和ICPMS的测试、科研、教学和培训工作;2014年获得华东理工大学分析化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在生物吸附材料、无机-生物大分子复合材料、原子光谱分析、壳聚糖化学等方面开展研究,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Power Techn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




快速导航:
会议已结束 联系我们

扫一扫

手机查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