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发布展会信息
首页 会展 研讨会 第九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

第九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

汉语

2014-10-30 至 2014-11-02

武汉

刘笔锋

13986168393

bfliu@mail.hust.edu.cn

http://www.microtas2014-wuhan.org/inde

已过期

第二轮通知

第九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     第四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

2014国际微流控芯片与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

The 9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cro Total Analysis Systems

The 4th National Symposium on Micro/NanoScale Bioseparations and Bioanalysis

2014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crofluidic Chip and Micro/NanoScale Bioseparation Analysis (Wuhan)

   会议时间:

  2014年10月30日---11月2日

  主办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化学会

  承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会议地点: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学术交流中心

  联系地址: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网址:www.microtas2014-wuhan.org

  联 系 人:

  刘笔锋bfliu@mail.hust.edu.cn / 13986168393

  刘 欣xliu@mail.hust.edu.cn / 13986193498

一、会议宗旨

  大会旨在为从事微流控芯片、纳微分离与分析以及相关领域基础、应用研究的学者提供广泛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平台。会议历时4天,将以大会报告、专题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墙报等交流形式,为与会专家、青年学者、研究生等提供一个与国内外知名学者互动和学术交流的机会,以促进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

二、会议主题

  (1)微流控学与纳流控学Microfluidics and Nanofluidics;

  (2)微全分析系统MicroTAS;

  (3)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4)毛细管电色谱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5)高效液相色谱或超效液相色谱HPLC / UPLC;

  (6)微纳生物分析Micro/NanoScale Bioanalysis;

  (7)与上述技术联用的检测技术如光谱、质谱和电化学技术等;

  (8)上述技术与系统在化学、生物医学、药学、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领域中的应用。

  凡与上述主题相关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应用均为本次大会的征文范围,已在刊物上发表或全国会议上报告过的论文不在交流之列。

三、会议论文要求

  1)中文或英文摘要均可,包括标题、作者、单位、地址、邮编、E-mail地址、电话、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请标明与会作者(__)和通讯作者(*)。每篇摘要限用A4纸1页上下左右分别留出2.5cm,单倍行距。中文摘要题目用三号黑体,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作者单位用五号宋体,摘要和关键词用小四号楷体,参考文献用小五号宋体打印,中文摘要请务必提供论文的英文题目和作者信息;英文摘要全篇Times New Roman字体,标题加粗14号,其他内容12号,单倍行距。中文或英文摘要模板可由会议网站下载(www.microtas2014-wuhan.org)。

  2)论文实行网上投稿,对不符合要求的稿件,将退回请作者重新修改。一经评审录用后即定稿,不再修改,并发出通知。请作者在递交论文摘要时仔细检查,论文一经录用,文责自负。

  3)论文请务必提供稿件联系人电话、通讯地址和Email。

      4)征文截止日期

  请于2014年9月15日前在线投稿。投稿网址为:www.microtas2014-wuhan.org

四、已确定的邀请报告名单(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和邀请报告,排名不分先后)

  国际学者:

  David Weitz, Harvard University, US,美国科学院院士

  Xiaochun Chris Le, University of Alberta, Canada,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Thomas Laurell, Lund Universty, Sweden,国际CBMS主席

  Takehiko Kitamori,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国际CBMS副主席

  Tae Song Kim, 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orea,国际CBMS副主席

  Yoshinobu Baba, Nagoya University, Japan

  Utkan Demirci, Stanford University, US

  Koji Otsuka, Kyoto University, Japan

  Teruo Fujii,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

  Shigeru Terabe, Hyogo University, Japan

  Yong Chen, 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France

  Yong Zeng, Kansas University, US

  Xiaogang Liu,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Michal Markuszewski, Medical University of Gda?sk, Poland

  Joselito Quirino, University of Tasmania, Australia

  中国学者:

  陈洪渊,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玉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桂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士

  庄乾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授

  林炳承,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关亚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许国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梁鑫淼,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秦建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丽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吴仁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逯乐慧,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 义,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

  赵 睿,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

  齐 莉,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

  汪海林,中科院环境生态中心,研究员

  樊春海,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康经武,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究员

  丁永胜,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员

  蒋兴宇,国家纳米中心,研究员

  杜文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刘爱骅,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

  刘虎威,北京大学,教授

  张新祥,北京大学,教授

  黄岩谊,北京大学,教授

  张新荣,清华大学,教授

  林金明,清华大学,教授

  罗国安,清华大学,教授

  刘 鹏,清华大学,教授

  屈 锋,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杨?原,复旦大学,教授

  孔继烈,复旦大学,教授

  刘宝红,复旦大学,教授

  张祥民,复旦大学,教授

  隋国栋,复旦大学,教授

  任吉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曹成喜,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施奇惠,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方 群,浙江大学,教授

  鞠?先,南京大学,教授

  夏兴华,南京大学,教授

  朱俊杰,南京大学,教授

  徐静娟,南京大学,教授

  练鸿振,南京大学,教授

  刘 震,南京大学,教授

  许丹科,南京大学,教授

  陆祖宏,东南大学,教授

  庞代文,武汉大学,教授

  冯钰琦,武汉大学,教授

  何治柯,武汉大学,教授

  陈子林,武汉大学,教授

  黄卫华,武汉大学,教授

  张治凌,武汉大学,教授

  袁必锋,武汉大学,教授

  袁 荃,武汉大学,教授

  李攻科,中山大学,教授

  颜晓梅,厦门大学,教授

  杨朝勇,厦门大学,教授

  王秋泉,厦门大学,教授

  陈兴国,兰州大学,教授

  蒲巧生,兰州大学,教授

  刘军山,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王建华,东北大学,教授

  徐章润,东北大学,教授

  卢小泉,西北大学,教授

  张成孝,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王进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陈国南,福州大学,教授

  钟鸿英,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陈 波,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贾 丽,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赵书林,广西师范大学,教授

  郑 波,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蔡宗苇,香港浸会大学,教授

  邱月明,中国标准研究院,研究员

  端裕树,岛津公司,博士

五、会议组织机构

  学术委员会

  陈洪渊(主席)

  张玉奎(副主席)

  汪尔康 王立鼎 江桂斌 田中群 程 京 杨秀荣

  庄乾坤 杨?原 林炳承 罗国安 崔大付 陈 义

  庞代文 林金明 夏兴华 鞠?先 朱俊杰 徐静娟

  陆祖宏 王建华 江云宝 任吉存 孔继烈 刘宝红

  方 群 刘 冲 秦建华 金庆辉 李战华 蒋兴宇

  黄岩谊 杨朝勇 刘笔锋

  会议名誉主席

  陈洪渊

  组织委员会

  刘笔锋(主席)

  刘 欣(秘书长)

  朱丽华 夏 帆 张敬东 吴康斌 杜 伟 冯晓均 陈 芳 王 玮 王朝霞

六、会议日程安排(初步)

10月30 日

星期四

10月31 日

星期五

11月1 日

星期六

11月2 日

星期日

会议报到:

13:30-20:00

地点:

华中科技大学

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会议开幕式/集体照

大会报告

分会报告

大会报告

茶休

茶休

茶休

大会报告

大会报告

分会报告

午餐/墙报

午餐/墙报

午餐/墙报

分会报告

分会报告

分会报告

茶休

茶休

茶休

分会报告

分会报告

大会报告

大会晚宴

晚餐/VIP晚宴

闭幕式、颁奖

 

七、会议注册

  为便于安排和统计参会人数,请拟参会代表于2014年9月15日前进行网上注册。

  注册费用:

注册类型

2014.9.30之前

2014.9.30之后

学术注册

(含博士后)

1500 元人民币

1800 元人民币

学生注册

(报道时需出示学生证件)

900  元人民币

1200 元人民币

企业注册

2000 元人民币

2500 人民币

   注册费用包括参加国内、国际三个会议注册费,会议茶点、午餐、晚餐与晚

  宴、会议资料等。请将所有款项通过银行汇款至华中科技大学对公账户:

  开户名称:华中科技大学

  开户银行:中国银行武汉喻家山支行

  银行账号:570357526021

  银行行号:104521004006

  由于华中科技大学大学账户每日交易很多,请务必在汇款留言中注明“全国微流控会议”及相关注册代表的姓名,汇款后务必将转账汇款信息或回执扫描件上传至投稿系统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组委会邮箱chip2014@mail.hust.edu.cn,以便及时确认付款。会议期间统一开具发票。鉴于报到当天人数较多,建议参会代表尽量选择提前支付。

八、武汉市、湖北省简介

  武汉有着3500余年的建城史,是中国历史上建城史最为悠久的特大城市之一。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武汉地区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在清末、中华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位居亚世界前列。清朝初期,“中俄茶叶之路”开辟,作为起点的汉口开始逐步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之都,被欧洲人誉为“茶叶港”。清代汉口开埠后,对外贸易更与伦敦并驾齐驱,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都会,被誉为“东方芝加哥”。1911年,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成就了中国推翻帝制、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丰功伟绩。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中国重要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作用京广、京九、武九、汉丹4 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沪蓉等6条国道在此交汇,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中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武汉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巨大型城市,除长江、汉水在城中交汇外,市辖区内有166个湖泊,水域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4,构成了气势恢宏、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生态环境。早在百年之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描述武汉是“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他设想,武汉要建成“略如纽约、伦敦之大”。2007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把武汉列入“世界十大都市排行榜”,成为新中国首个上榜的中国城市。武汉又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定为21世纪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湖北历史悠久。夏王朝时期,夏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江汉地区。商朝建立后,湖北即纳入商的版图。西周时期,湖北境内已出现诸多小国,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诸国逐渐统一于楚。武汉东湖、黄鹤楼、三峡大坝、宜昌三峡人家风景区、武当山、神农溪、神农架、清江画廊风景区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旅游景点。

九、会议其它事宜

  有关会议的详细介绍、日程安排和宾馆住宿等相关信息请登陆会议网址(www.microtas2014-wuhan.org)查询,相关内容将陆续完善。请会议代表尽快在线预订宾馆,网站上酒店报价均为会议协议价格。

  ² 本次会议工作语言为中文和英语,墙报请用英文准备;会议从第二天开始进入国际会议,报告请用英文准备。

  ² 大会热诚欢迎相关厂商踊跃报名资助及参展,会议将提供良好的展览场地。


第一轮通知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化学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承办的第九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暨2014国际微流控芯片与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武汉)定于2014年10月30 -11月2日在武汉召开。届时将有三百余名国内国外学者参会,此外还将邀请六十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作邀请报告。此次会议旨在为从事相关领域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的学者提供广泛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的平台,以促进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会议历时4天,含大会报告、专题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墙报等交流形式,组委会热忱欢迎踊跃投稿并到会交流。会议同期举办相关仪器设备和产品的展览会,欢迎国内外相关分析仪器公司、厂商到会介绍和展出产品。

  1、会议主题和征文范围

   (1)微流控学与纳流控学Microfluidics and Nanofluidics;

   (2)微全分析系统MicroTAS;

   (3)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4)毛细管电色谱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5)高效液相色谱或超效液相色谱HPLC / UPLC;

   (6)微纳生物分析Micro/NanoScale Bioanalysis;

   (7)与上述技术联用的检测技术如光谱、质谱和电化学技术等;

   (8)上述技术与系统在化学、生物医学、药学、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领域中的应用。

   凡与上述主题相关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应用均为本次大会的征文范围,已在刊物发表或全国会议上报告过的论文不在应征之列。

   2、论文格式要求

   1)中文或英文摘要均可,包括标题、作者、单位、地址、邮编、E-mail地址、电话、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请标明与会作者(__)和通讯作者(*)。每篇摘要限用A4纸1页上下左右分别留出2.5cm,单倍行距。中文摘要题目用三号黑体,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作者单位用五号宋体,摘要和关键词用小四号楷体,参考文献用小五号宋体打印;英文摘要全篇Times New Roman字体,标题加粗14号,其他内容12号,单倍行距。中文或英文摘要模板可由会议网站下载(www.microtas2014-wuhan.org)。

   2)论文实行网上投稿,对不符合要求的稿件,将退回请作者重新修改。一经评审录用后即定稿,不再修改,并发出通知。请作者在递交论文摘要时仔细检查,论文一经录用,文责自负。

   3)论文请务必提供稿件联系人电话、通讯地址和Email。

  3、征文截止日期

   请于2014年9月15日前在线投稿。投稿网址为:www.microtas2014-wuhan.org

  4、论文交流及奖励

   会议组织有大会报告、专题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会期拟组织学术委员会专家对墙报进行评选,设立优秀论文奖15-20名。

  5、会议日程安排

   10月30日: 会议报到;

   10月31-11月2日:学术会议;

   会场: 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6、网上注册

   为便于安排和统计参会人数,请拟参会的代表于2014年9月15日前进行网上注册。有关会议交费手续、报到地点、住宿等事宜将在会议网站及第二轮通知说明。

  7、武汉市、湖北省简介

   武汉有着3500余年的建城史,是中国历史上建城史最为悠久的特大城市之一。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武汉地区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在清末、中华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位居亚世界前列。清朝初期,“中俄茶叶之路”开辟,作为起点的汉口开始逐步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之都,被欧洲人誉为“茶叶港”。清代汉口开埠后,对外贸易更与伦敦并驾齐驱,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都会,被誉为“东方芝加哥”。1911年,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成就了中国推翻帝制、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丰功伟绩。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 广州,西安等中国重要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作用京广、京九、武九、汉丹4 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沪蓉等6条国道在此交汇,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中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武汉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巨大型城市,除长江、汉水在城中交汇外,市辖区内有166个湖泊,水域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4,构成了气势恢宏、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生态环境。早在百年之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描述武汉是“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他设想,武汉要建成“略如纽约、伦敦之大”。2007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把武汉列入“世界十大都市排行榜”,成为新中国首个上榜的中国城市。武汉又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定为21世纪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湖北历史悠久。夏王朝时期,夏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江汉地区。商朝建立后,湖北即纳入商的版图。西周时期,湖北境内已出现诸多小国,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诸国逐渐统一于楚。武汉东湖、黄鹤楼、三峡大坝、宜昌三峡人家风景区、武当山、神农溪、神农架、清江画廊风景区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旅游景点。

   有关会议的详细介绍、组织机构、日程安排、宾馆住宿等相关信息请登陆会议网址(www.microtas2014-wuhan.org)查询。相关内容将陆续更新。

   联系人:刘笔锋老师,电话:027-87792203,13986168393

   Email: chip2014@mail.hust.edu.cn 或bfliu@mail.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