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发布展会信息
首页 会展 研讨会 第三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

第三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

汉语

2010-08-19 至 2010-08-22

北京

邵元华

(010)62759394

yhshao@pku.edu.cn

http://www.chem.pku.edu.cn/smfxhx/

已过期

  主办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

  承办单位: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会议概览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全速推展,各种学科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已成重大的科学发展趋向。以方法和手段为研究要素并以为其他学科提供方法支撑为己任的分析化学,在更早的时候就已与生物科学研究交叉。比如电泳,早在十九世纪,当它刚被尝试用于分析目的时候,就以酶为对象,然后是细胞。电泳分析方法的建立直接导致了蛋白质化学的诞生,并成为蛋白组学研究的主要工具。后来的毛细管电泳,则为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的突破提供了关键性的方法学方案。目前几乎所有的分析方法都与生物有关,如生物电化学、生物光谱、生物质谱、生物核磁、生物色谱、生物芯片等等。生命分析化学在国际上已经形成气候。

  生命分析化学在为生命科学研究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不断面临生命科学提出的种种挑战,并在应对挑战中获得新生。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结构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糖组学等大型研究计划的不断提出,以及化学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新型学科的诞生,生命分析化学正面临新的更严峻的挑战。能否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将不仅影响我国生命分析化学的发展,也影响与分析化学相关的科学研究的发展,甚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国民生活质量等,因此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这些年,我国各有关研究单位和团体,先后在各自的基础上开展了生命分析化学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某些局部已经突入国际前沿,走到了需要很好总结和仔细研讨的阶段,因此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承办的“第三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将于2010年8月19-2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期形成自由研讨的氛围,让思想撞击出火花,使创造力突涌;或者,集小智为大智,化零散为整体,由弱以图强,逐渐形成我国生命分析化学研究之独特的战略思路,壮大具有特殊战斗力的我国生命分析化学研究群体,建设我国生动活泼的生命分析化学科学研究的新局面。

  为此目的,我们号召并欢迎所有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学生、领导以及仪器厂商踊跃报名参加会议,特别欢迎分析化学以外学科的科学工作者,比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药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遗传学、法医学、生化工程、环境生物学、海关检疫学以及理论、计算机学者莅临参研。

会议所涉及的问题包括:

  1)生命分析样品处理方法;    2)生物及环境复杂样品分析;   3)组学分析方法;   4)单细胞、单分子及极端环境样品分析;   5)临床、医药与法庭分析;   6)化学生物学分析方法;   7)生物成像分析;   8)新仪器与新技术;   9)食品、药品安全及突发公共事件应对。

  有意参加研讨会的各方代表请尽快报名并将回执和论文摘要通过会议网站(具体投稿和住宿信息参见如下网站)或者通过E-mail邮件方式直接发送给会议联系人。每个参会论文均需要做墙报(具体要求见会议网站)。

  论文摘要格式: 论文摘要篇幅限A4纸1页,打印范围(版芯)15×23 cm。题目用三号黑体;作者姓名用四号宋体、单位及地址以及摘要内容用五号宋体;图标、表及参考文献用小五号宋体。该摘要需要转化为PDF格式后网上提交!

  墙报格式:90cm(宽)×120cm(高)。

  报名回执和论文摘要提交截止日期: 2010年6月30日(以收到邮件为准)。也可通过会议网站注册后,直接提交论文。

  报到日期:2010年8月19日全天,地点:北京大学中关新园

  会议时间:2010年8月20-22日,8月22日下午离会

  会议具体地点: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和第二教学楼

  参会费用: 会议交通和食宿自理;会务资料费:普通代表500元/人,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300元/人(报到时出示有效学生证或研究生证)。提前缴费可通过网上平台完成(截至日期2010年7月31日,鉴于报到当天人数较多,建议参会人员尽量选择网上平台支付),平台地址如下: http://www1.beijing.com.cn/user/meeting /meeting_payorder.jsp?mer_id=3998

  此次会议将开辟相当规模的仪器及相关展览,热忱欢迎相关仪器厂商及化学试剂公司报名参展。

  会议住宿信息将很快在网上发布。

  会议网站: http://www.chem.pku.edu.cn/smfxhx/

  会议联系人:刘虎威(hwliu@pku.edu.cn, 010-62754976)

                       邵元华(yhshao@pku.edu.cn, 010-62759394)

                       朱志伟(zwzhu@pku.edu.cn, 010-6275795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2010年6月6日